第3章 关于西路军的回忆(2)(2/3)
作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上)》、吃皮带、烧牛粪、睡马鞍了,但我们仍需要那种坚强的意志,那种肯于牺牲自己的精神,这是任何人都应该懂得的道理。
当然,我们之所以去牺牲、去战斗,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过幸福的生活,不是相反。现在,要再让青年人去睡马鞍,是愚蠢的,但在力所不能及的条件下,去比物质享受,总是不大好的。
我想广大的青年们懂得了我们的历史,道理会自通的。虽然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但外国人,西方发达国家却不敢轻视我们。中国人是有志气的,是不怕死的,打进来容易,再出去可就难了。我们何必自己轻视自己呢?要努力,要奋斗,要无愧于死去的烈士。
率西路军余部退入祁连山后,我们这些不投降也没死的千把人,就打游击,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摆脱了马步芳军队的追击,但又陷入了一个更加严酷的敌之中。祁连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不化,茫茫千里,渺无人烟,寸草不生。40多的行军,我们全部是在雪中行走,睡在冰洞里,没水没盐,只能吃皮带、吃雪,有时能找到些牛粪烧就是大的运气了,比之过雪山草地更艰苦卓绝。不置身在那样的环境里,是很难想像其中的困难的。
当时我的随身警卫员邱正基背着我们仅存的一部电台,由于没有电池,无法和中央联系。
进入祁连山之后,我认为应该尽快和中央取得联系,于是命令负责电台联络的几个同志,要想尽一切办法接通电路,修好电台。当时负责修电台的同志真是立了大功(可惜我记不清他的名字了),我们终于和中央联络上了。中央指示我们向新疆星星峡方向前进,中央派人在那里接我们。接到中央的电令后,我们这支几遭惨败的红军部队,如同失散的孩子听到了母亲的呼唤,顿时士气高涨。
大家坚信,只要能活着到达星星峡,就有出路。于是我和工委的同志带着这支百折不摧的钢铁队伍,向甘新交界的星星峡方向前进。
大概是4月中旬左右,我们行至星星峡附近的安西城。当时我们部队已所剩无几,又经历了非常艰苦的战斗和行军,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因此我坚决主张部队绕过安西城,不惊动城里敌人,直奔星星峡,与中央代表汇合。但李特坚持要打,因为他从出城的老乡口里打听到城里只驻扎200人的民团,没有马家骑兵,可以打个胜仗鼓舞士气,得到给养和休整。我不同意,认为当时不是什么鼓舞士气的问题,而是尽快把部队带到星星峡,尽最大可能保存实力,部队不能再受损失了,更何况我们对城里敌人的情况并没有搞准确。但李特这个人很固执,虽然我是工委书记,但他是四方面军的参谋长,不听我的,我也没有办法。
战斗一打响,我们才知道安西城并非只有200多人的民团,当下午马步芳又调进两个骑兵团甘肃省委党史委调查,安西城敌军新增加兵力为两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连。见《悲壮的征程》(上册)第94页脚注。
这一仗使我们又牺牲了200多名将士,这是西征的最后一仗。我们不能再硬拼了,我坚决命令部队立即撤离。当我们边打边退到白墩子时,跟着我们工委突围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部队又一次遭到致命的打击,同志们个个悲愤难忍。我立即命令警卫员邱正基,立刻从原路返回,凡是遇到我们的干部战士,都叫他们沿着兰新公路的电线杆子向北撤,到星星峡集合。到了星星峡以后,我和李先念同志联名给陈云同志打了电报,电报打得很简单,也很有气魄。陈云同志接到电报后,立即给我们回了电,盛世才还派了一名武官来看我们,这个武官给我们印象很好,不知他现在是否还健在,很感激他。在星星峡我见到了陈云同志。
陈云同志平易近人,也很有头脑,我们早就认识了。陈云同志代表中央召开了大会。会后决定在新疆成立新兵营,西路军的部分战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上) 最新章节第3章 关于西路军的回忆(2),网址:https://www.75ge.com/174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