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建立根据地(2/4)

作品:《血淬中华

他思想的变化,也料想他会有所表示。但是,直到宴会之前,贺国光仍然一字不提,这让冯华感到了些许的不安。不过,由于对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一直很自信,这种不安也只是一闪即逝。当贺国光提出这个要求时,冯华并未感到太多惊讶,只是对贺国光拖至此时才讲,有些出乎意料。

其实,不是贺国光有意拖延,想那贺国光走南闯北,处事何等谨慎。挽留中华义勇军,对于龙口街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这等大事不但需要与镇里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进行协商,达成共识,而且他自己也必须进一步摸清中华义勇军的意图。虽然贺国光对冯华和中华义勇军非常佩服,可是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事关四乡二十八屯众多百姓的身家性命,他不得不慎重行事。

开始,一些乡绅唯恐让义勇军驻防会引狼入室,因此顾虑重重,始终表示反对。直到昨晚,贺国光接到从盛京捎过来的信件,确切得到清军叶志超等部已经败退平壤,清军损失惨重的消息。同时,从吉林也传来黑龙江镇边军、吉林防军南下增援前线的消息。在吉林和黑龙江,官军本来就顾及不到一些边远的地区,现在大批官军调动,更是留下了大片的军事真空,两省胡匪的活动必然会更为猖獗。这一系列情况的变化不但坚定了贺国光挽留中华义勇军的决心,同时也让那些怀疑派闭上了嘴。既然前几天冯华论述的一些事情正在成为现实,那么谁又能保证日本人不会打到这里来呢?而且一旦其他地区的大股绺子再来砸窑,他们又该如何是好?基于以上的几点原因,以及镇子里流传的有关冯华的种种神奇传说,再加上义勇军纪律之严明、武器之先进、战斗力之顽强都是他们亲眼目睹的,这些人的看法终于发生了改变。经过再一次的反复商议讨论,龙口街最终在挽留义勇军的这个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看到众人有些惊愕、疑惑,贺国光一抱拳:“众位父老乡亲,我贺家从祖上落户龙口街已经近五十年了,我自己更是生在龙口街,长在龙口街,龙口街就是我的家乡。这些年土匪蜂起,让乡亲们吃了不少苦头,国光深感愧疚。这次如果没有中华义勇军相助,国光绝没有退小飞龙之能力。现在小飞龙虽然灭了,但关东的土匪多如牛毛,谁敢说不会有小飞虎、小飞豹再来?而且乡亲们可能还不清楚,如今朝廷正在朝鲜与日本人开战,目前战局十分的不利,吉林和黑龙江的官军已经前去增援,今后一段时间土匪可能会更加猖獗。大家都知道中华义勇军的神威,我想请他们护卫龙口街四乡二十八屯,乡亲们不会有异议吧?”

因为事先已经与街里的那些头面人物打过招呼,并且已统一了思想,贺国光的提议立刻就得到了这些人的齐声响应。而且贺家在此地素有名望,一般的乡民本来就唯贺国光马首是瞻,又见街上有名有号的人物也都极力赞同,当然是没有一个人表示反对。

“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龙口街团练也愿意接受中华义勇军的一并指挥。”贺国光说完,眼光投向冯华等人:“冯华老弟,还请原谅大哥的唐突。”

关系着中华义勇军今后命运的这一刻终于来临了,虽然心情有些激荡,但冯华的脸色依然异常平静。他站起身迎着众人殷切的目光坚定的行了个军礼:“既然五爷和众位乡亲信得过中华义勇军,中华义勇军自当尽心竭力,保乡卫民。只是有关具体细节,还要与五爷及大家商酌一下。”

听得冯华允诺,贺国光欣然应道:“那是自然。不过我有个不情之请,咱们如今是一家人了,还五爷长,五爷短的太生分了,以后你们就叫我一声贺大哥如何?”

看到冯华等人爽快地答应,众人齐声欢呼起来。站在楼梯口处的两个十六、七岁模样的女孩子互相看了一眼,也抿着嘴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是人们都沉浸在欢乐和兴奋之中,没有人注意到她们罢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淬中华 最新章节第十四章 建立根据地,网址:https://www.75ge.com/2485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