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岛闻惊雷(2/4)

作品:《血淬中华

之地,南收台湾、吕宋诸岛,渐示进攻之势”。又说日本“割取朝鲜,满洲,并吞中国,所失于俄美者,可取偿于朝鲜满洲之地。”桥本左内也认为“如不兼并中国、朝鲜的领土,日本就难以独立”。

吉田、桥本都是幕政改革派,吉田更是著名的思想家、明治维新的先驱者。日本维新的开国元勋山县有朋、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等都是他的门徒,曾接受过他的教诲。由此可见吉田对当时日本影响的深巨。

伊藤博文1892年8月上台后,为了摆脱困境,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伊藤内阁最终与军部中的军国主义份子结合到了一起,共同走上了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道路。

可现在面对着日军在辽东战场上的失败,虽然还有许多日本人仍然对战争狂热无比,但是已经有人开始对是否应发动这场战争和日本今后的发展方向到底该如何走产生了置疑。巨大的冲击波,不但在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思,更在日本大本营中引发了当政者之间的激烈争吵。

内阁中以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为代表,指责陆军只知道进攻、进攻、再进攻,没有很好的把握战争进程,使日本失去了最大限度利用谈判桌获取最大利益的机会;而小松亲王和力主坚持辽河作战,进攻山海关的前枢密院议长兼第一军司令、现陆军监军山县有朋大将则反唇相讥,批评政客们不懂得利用政治对清国施加压力,只是一味的和谈,错误的引导了舆论和国民的思想,延误了最有利的战机。

伊藤博文与山县有朋的矛盾由来已久,在山县有朋担任陆军第一军司令时,他就竭力主张进行进攻奉天的冬季作战,他不等大本营批准,就独断决定北上进犯海城。占领海城后,他又鼓吹进攻山海关,进入直隶作战。

山县有朋的一意孤行,不仅令大本营不快,也让伊藤博文十分不满。一直以来,作为内阁首相的伊藤博文都坚决反对进入直隶作战,他的理由有两点,一是担心引起列强干预;二是害怕日军陷入“暴民四起”的境地。正当双方唇枪舌剑争持不下之际,恰好山县有朋宿疴复发,伊藤博文借机请天皇睦仁钦赐诏书,召山县回国“养疴”,并免去了他枢密院议长兼第一军司令的职务,由第五师团长陆军中将野津道贯接任第一军司令官职务。

此刻,山县有朋看到伊藤博文利用辽河战败之机再次对自己发难,不禁勃然大怒:“正当皇军风扫残云般扫荡支那军队的时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鼓吹和谈,动摇了前方将士的军心,影响了帝国的圣战,这样的人就是大日本帝国的叛徒!”

论起斗嘴,这位前首相哪里是伊藤博文的对手,他讥讽山县有朋:“山县君不是赳赳武夫,应该知道政治是什么?作为政治家或者是军事家都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大日本帝国和清国两个国家?应该视野更广阔,明白俄国人是什么想法?清楚德国人有什么打算?懂得法国人是什么态度?还要知道英国人和美国人又想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一连串的问号,把山县有朋问得张口结舌。

小松亲王虽然不满意伊藤的咄咄逼人,但因为明治天皇没有表示态度,他也不方便直接出面为山县有朋辩护。为了转移矛盾焦点,本来就对情报机关不满的小松亲王一下子把目标转向了陆军参谋本部情报局长荒尾精和海军军令部第二局长岛崎大佐。

由于日本对华的间谍活动是由大藏省首先发起的,长期以来大藏省对情报工作有很大的发言权,甚至于是决策权。所以说以小松亲王为首的军方其矛头仍然是对准了内阁。

他说:“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情报工作非常滞后。大本营至今没有冯华和义勇军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前线的部队如同盲人摸象,对敌人的情况一点儿也不了解,如何能够打胜仗?”

辽河战役之后,陆军对情报部门的不满情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淬中华 最新章节第三十九章 三岛闻惊雷,网址:https://www.75ge.com/2485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