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龙虎”会京华(2/4)
作品:《血淬中华》从得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嗣同亦是焦灼万分、苦闷难眠。深感当今中国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只有酌取西法,补中国古法之所无,才能救亡以图存。子夏自西洋归国,对如何变法自强当更有一番真知灼见,可否说来让大家听听?”
听了谭嗣同的话语,那些士子举人们也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纷纷把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冯华。所有的人都屏着呼吸,想听听抗倭英雄、中兴名将冯华除了打仗特别厉害外,在革除弊政、改革变法方面是不是也有一些惊人之见。
其实冯华此次欣然赴约,不但是想要结交谭嗣同,而且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借众人之口把自己的观点、立场宣扬出去。
见众人都露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冯华微然一笑摆摆手说:“冯华一介武夫,能有什么真知灼见。要说改革变法,那还得听康先生的。”
“子夏太过客气了,康先生的变法方策嗣同已经拜读了,确实见识精深、切中时弊。不过子夏既然有心上书,当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妨说来听听,以收取长补短之效!”谭嗣同再次肯切地说道。
该做的姿态已经作足,冯华未再作推辞:“好吧!既然复生兄如此说,冯华就把自己的一点儿陋见表述一下,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诸位谅解。其实,对于变法自强,在康先生的上书中已经论述得相当全面深刻,冯华认为唯一有所不妥的地方,就是变革的范围和幅度过大,恐实际操作起来不易于施行。因此我的观点是变法的方式应该是渐进式的,而且要符合我大清目前的实际状况,不宜全盘借鉴泰西各国的经验。”
冯华的这些观点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并不算新鲜,李鸿章早就有过类似的论述。他曾说过:“天下纵有笨伯,亦断不敢谓今日言之,明日成之也……是故华人之效西法,如寒极而春至,须迁延恶耐,逐渐加温。”但是由于其“调和两宫”的主张在此场合是不能明说的,因此冯华只好把“循序渐进”单独提出来,再加上了一个不可“全盘西化”的论点,可是仅凭这些却根本不足以将众人说服。
果然冯华的话音刚落,四周立刻就响起了一片嗡嗡声,既有人表示赞同,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而康有为则更是忍不住立时加以反驳:“子夏,你的说法确实称得上是稳妥之见,可是当此国势艰危之际,改革无异于死中求生,渐进式的变革乃是‘远水不救近火’,恐无济于事呀!当前的形势已经到了‘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必须进行全面大变’的生死存亡关头。至于不可全盘借鉴泰西各国的经验,虽然道理确实不错,但我亦有不同的看法,中国三十年学习洋务,何尝不是如此做法?如李鸿章之流,亦每每言及‘穷则变,变则通,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唯有师夷之长,去我之短,国势富强方有可期之日。’然时至今日,非但成效未睹,反图增丧师割地之辱。其原因何在?乃只知变事,不知变法也!其学习洋务或逐末而舍本,或扶东而倒西,故愈治愈棼,万变而万不当也。吾以为只有扫除更张,再立构堂,行大变全变之治本之法,才是重振国势之唯一出路。”
虽然早就知道自己的观点很难一下子得到多数人的同意,更不会让康有为改变想法,但是冯华怎么也没料到康有为的分析竟然如此深刻、犀利。不但有理有据地将自己的论点一一驳斥,而且亦具有非常强的鼓动性,立刻就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与赞同。冯华明白若单论文采之风流、学问之精深以及言辞之锋锐自己是拍马也赶不上康有为,自己所能倚仗的无非是历史已有证明的观点与事实,可是这些却根本无法作为说服众人的依据。所以,冯华并没有急于对康有为的观点进行辩驳,而是反问道:“康先生,你之所言不能说不对,但如此大变势必牵连甚广,亦会引起很多既得利益者的群起反对。在如此形势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淬中华 最新章节第八章 “龙虎”会京华,网址:https://www.75ge.com/2485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