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风口浪尖行(2/4)
作品:《血淬中华》人发现了。不过,这些可疑分子我都已经安排人进行了监控,只是短时间内很难将他们的身份都一一辨别清楚。”黄德贵沉声答道。
听到大哥的行迹已经暴露,李九杲不由得有些发急:“大哥,既然最主要的两件事都已经办完了,我看为了保证你的安全,咱们还是尽快回辽东吧!”
冯华眉头轻轻地皱了皱,心中也禁不住有些犹疑起来:如果说自己对安全一点儿都不担心,那也是自欺欺人。可是与曾经担任北洋海军总查职务的德国人汉纳根见面,是离京前就由翁同龢安排好了的,自己总不能说走就走吧!另外,严先生那天也说,虽然他目前尚不能去旅大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可以介绍萨镇冰、叶祖珪、林颖启等几个与他一起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又同赴英国留学的同学给自己。他们几个人在甲午战败后,都受到了革职查办的处分,目前正留在天津。虽然林颖启的大名冯华以前并没有听说过,但既然和严复是同学,谅也不是无能之辈,况且萨镇冰和叶祖珪可都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自己可实在不想就这么与他们失之交臂。
想到这儿,冯华主意已定,摇了摇头说道:“四弟、五弟,咱们现在还是不能走。剩下的事情依然非常重要,它们的成败对义勇军和‘旅大经济特别区’今后的兴衰与发展都至关重要。安全保卫问题,五弟你再多费一些心,成大事者岂能因为有风险就畏缩不前!”
天眼看着黑了下来,白天热闹无比的三岔口码头此时却显得异常冷清,仍旧一无所获的山本次郎和冈田平也不得不再一次失望而归。他们远涉重洋来到天津已经整整六天了,但此行要刺杀的主角冯华却依然未见踪影。
在当时,京津两地的交通往来只有旱路、水路两途。旱路无论是骑马或乘坐马车,一路都是颠簸辛苦、劳顿不堪,远比不上水路那么平稳舒适、闲在安逸,因此行走京津两地的人们大都会选择舟船作为代步的工具。基于这一原因,山本次郎和冈田平来到天津后,也把三岔口码头当作了他们重点守候的对象,每当有京城下卫的船只停靠码头,他们都会像迎候什么客人似的,伸长脖子打量着下船的旅客。不过,虽然手底下有一些关于冯华的资料,甚至还有一幅冯华的摹拟画像,但要在茫茫人海中寻觅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却也不甚容易?对于这一点,山本次郎到也不着急,他知道像冯华这等身份的人,即使是乔装打扮,也必然护卫甚众;而且为了行走的方便和安全,他也绝不会与一般百姓混杂乘船,因此,要想发现冯华的行踪并不很难。
前天早上,天津城满大街都在嚷嚷着“新任旅大经济特别区办事大臣——抗倭英雄冯华已经乘船离京,按照行程今日下午即可抵津”,这个消息让山本次郎与冈田平大喜过望。晌午过后,他们二人经过精心准备,分别装扮成商人与士子混在了迎接冯华的人群中。三岔口附近的地形他们早已经摸了个一清二楚,完成刺杀后只要趁乱混在满街乱跑的人群中,完全可以安全的退入估衣街。可没想到“狗咬尿脬空欢喜一场”,他们一直在三岔口码头守候到天黑,也没瞧见冯华的影子。而码头上人们的各种猜测也让他们惊疑不已:这个冯华向来诡计多端,莫不是来了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接下来的两天,并不死心的山本次郎和冈田平还是天天都到码头进行守候,可是冯华就像平空消失了一般,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山本次郎和冈田平真的有些失望了,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看,冯华确实已经离开了京城,他究竟会在哪呢?两个人垂头丧气的回到位于侯家后旅馆的房间,可令他们没有想到得是,刚打开锁着的房门就看见地上放着一个信封。而信封里的纸条上赫然写着:“冯华一行已住进宫北大街大生字号旅馆”寥寥十几个大字……
芒种节气刚过,天气却一天热似一天,尤其是午后,太阳那炙热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淬中华 最新章节第十九章 风口浪尖行,网址:https://www.75ge.com/2485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