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义旗指东海(2/4)

作品:《血淬中华

的情况下,力不从心的吴国华只得带着残余的三百余人退向澳底。其实,吴国华并不知道,包干臣带领的一营援军一大早就已经赶到了盐寮,但远远望见日舰炮击盐寮的恐怖场面,他又带兵私自退回了三貂岭。

澳底的情况同样非常不妙,原来驻守在这里的曾喜照所部两营土勇,早在陈波率领护卫营赶到之前,已先行溃散。好在陈波以及前来增援的陈国柱先后带领一营台勇及时赶到,方才稳住了澳底的阵地。而且这里还有四门格林炮,也大大缓解了倭寇进攻的压力。

中午时分,近卫步兵第一旅团第二联队及两个工兵中队、两个炮兵中队全部从盐寮上陆。下午二时整,日军在高千穗号、浪速号、吉野号等军舰炮火的掩护下,开始从海陆两个方向进攻澳底。面对兵力、火力均占优势的日军,陈波、陈国柱和吴国华虽竭尽全力,仍寡不敌众,在全军伤亡过半的情况下,不得已放弃阵地,退向三貂岭。而日军在两天的登陆战中,也付出了伤亡三百余人的代价才占领了澳底。

当晚,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率近卫师团第一旅团主力由澳底登陆,并在此宿营。次日,第二联队以两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的兵力继续向西进犯,越土岭到达顶双溪,并由顶双溪向三貂岭推进。

三貂岭海拔700米,位于澳底和基隆之间,是台北第一高山。此处上下凡一里半,只有一条羊肠小径可以通过,实为澳底通往基隆的军事交通要地,也是基隆东部的天然屏障。过岭后道路分为两支,大道通瑞芳,达基隆;小道则通吴朱珵、暖暖街,达八堵,并可绕及狮球岭后方。

当陈波、陈国柱和吴国华率残部退到三貂岭时,胡连胜率所部六个营也刚刚赶到。闻听澳底失守,他一面指挥士兵匆忙构筑防御阵地,一面派出小股游动部队向东面顶双溪方向警戒。由于损失太大,陈波、陈国柱和吴国华所部并没有参加三貂岭的防御。陈波和陈国柱径直撤回了台北,而吴国华则因为自己和手底下的兵勇都是当地人,只是退到家乡瑞芳,就停下来进行休整。至于包干臣的援军和原来驻守在这里的徐邦德的那营防军,早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日军携带辎重,行军十分吃力,而且沿途的百姓也都拒绝与日军合作。日军只有强拉山民做民夫,用绳子系于他们腰间,由士兵监督,鞭打使役。就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十几公里的山路,竟走了一个上午。直至中午时分,日军第二联队的主力方才抵达三貂岭下。

三貂岭山道险恶,易守难攻,进攻的日军只能排成长长的一路纵队。刚刚过了半山腰,山顶上突然枪声大作,一个班的十余个鬼子尖兵一下子就全给报销了。日军的这次进攻本来也是试探性质的,遇到台军抵抗,当即退回山下。下午三时,日军在炮兵中队到达后,开始用大炮猛烈轰击山顶。台军由于没有重武器,只有干挨打的份儿,近一个时辰的炮击,给台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此后,日军不断通过步炮结合,反复炮击山顶,胡连胜率部坚持到第二天下午,终因部队减员过大、士气异常低落放弃了三貂岭。同日,日本大本营为加强攻台力度,命令作为预备队而分别驻于琉球与澎湖的日本近卫师团第二旅团和比志岛支队3500人增援作战。

此后两天,日军虽在瑞芳又遭到了吴国华,以及本是要增援三貂岭而来的广东守备刘燕所率领的炮兵队地顽强抵抗,但终因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瑞芳也终告失守。攻占瑞芳后,日寇势如破竹,又连克吴朱珵、暖暖街,侵略军的兵锋已经直指基隆。

冯华暗暗叹了一口气,心中不由得又烦躁起来:从目前的形势看,基隆腹背受敌,失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失去了基隆,台北和沪尾的防守也势必更加困难。为今之际,只能希望林朝栋可以及时赶到狮球岭,并牢牢地将小鬼子牵制在那里,给志愿军入台赢得一些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淬中华 最新章节第二十三章 义旗指东海,网址:https://www.75ge.com/2485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