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一石千层浪 中(2/4)

作品:《血淬中华

责断然予以否认,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总会有泄露的一天,如果让人抓住把柄,立刻就会给大清引来天大的麻烦。你们大伙儿议议看,这件事咱们以后该如何处理?”

慈禧虽然表现得很是宽宏大度,但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雷霆手段,却让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戒惧不已。一时间,众人谁也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看法,仁寿殿上再次安静了下来。见众人都没有先开口的意思,慈禧又微笑着催促道:“大家伙儿尽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件事留有后患。”

“太后,臣以为私下出兵台湾的事,十分不妥。《马关条约》刚刚签订完毕,咱们就做出背约、毁约的事来,如果传扬出去恐怕为祸不小。不过,‘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应该立即着冯华将入台的义勇军秘密召回,并命令东南沿海督抚封锁台湾海峡,严禁大陆臣民以各种借口前往台湾,借以向列强表明我们的立场。”刚才一直都小心翼翼,暗自揣摩慈禧心思的徐用仪,首先出列奏道。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徐用仪的这番话立时就在众人中引起了一片议论之声,而翁同龢更是忍无可忍当即反驳道:“徐大人可真是一片拳拳为国之心啊!据我所知,台湾民众誓不从倭,反抗倭寇武力登台的举动根本就无有背约、毁约之说。公法会通第二百八十六章有云,割地须商居民能顺从否;又云,民必顺从,方得视为易主等语。由此可见,台湾的反割台斗争根本就是符合国际法原则的,而大陆民众自发组织的各种援助行动也是极为正当的行为。太后,当此七战七捷、民心振奋之时,我们正应借此良机奋起反击、一雪前耻,岂可做出如此亲痛仇快的事情来。”

翁同龢的讥讽,让徐用仪立时就涨红了脸。向前踏出一步,他愤愤地说道:“翁大人,说话何必如此刻薄,难道只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才算是忠君爱国?明知道实力不如人,还要与人硬拼、向人挑衅,如此只会给我们造成更大的损失。国际法真的有用吗?还不是谁的实力强谁就说了算,泰西列强正愁找不到机会,我们却还要自动送上门。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

眼见翁同龢与李鸿藻都不屑的暗“哼”一声,就要再次对徐用仪进行反驳,刚毅眼急口快抢先一步说道:“太后,奴才也以为徐大人的说法更符合我们大清的当前利益。甲午新败,国势衰微,休养生息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况且洋人一直都包藏祸心、虎视‘沉沉’,如果衅端轻启,极有可能给他们找到借题发挥的借口。因此,绝对不宜于此时此刻在台湾问题上横生枝节,必须立刻断绝对台湾的任何援助。太后,‘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一定不可听信某些人的刚‘复’自用之言啊!”

刚毅这一番陈述说得顺畅通达、慷慨激昂,令他自己也感到十分满意。踌躇满志地扫视了一眼众人,只见所有的人都瞪大眼睛看着他,一副目瞪口呆的怪异模样。刚毅心中禁不住暗自得意,你们往常都鄙视我读书甚少、文墨不通,如今也轮到你们吃惊、佩服了吧!

就在刚毅还为自己今天的出色发挥而扬扬自得、顾盼神飞之际,突然听得丹陛之上的慈禧“噗哧”一声笑了出来,紧跟着皇上与众位军机大臣也一个个忍俊不禁,捂着嘴偷笑起来。

刚毅是满洲镶蓝旗人,是个不学无术、缺文少才的典型。他既胸无点墨,偏又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转文嚼字,常常闹出一些张冠李戴、错白字连篇的笑话。看到众人暗暗窃笑不已,刚毅虽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也晓得是自己又说了白字。不过,好在他对这样的事已经司空见惯,脸皮也早就练得如同城墙一般厚,当下脸不变色心不跳地昂然站在一旁一言不发。

刚毅的这段儿小插曲,很快就如过眼云烟被众人抛到了脑后,然而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淬中华 最新章节第三十四章 一石千层浪 中,网址:https://www.75ge.com/2485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