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艰难的起步 下(2/4)
作品:《血淬中华》,经济上掠夺中国,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形成阻碍。可这一切对于义勇军和刚刚成立的旅大特区来说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国门已经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单凭义勇军的一己之力又怎么能改变这种局面呢?还是华哥说的对,迅速发展旅大特区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既然我们目前没有足够的能力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不如就充分利用外国的雄厚资本和技术力量进行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当然,这件事的主动权必须掌握在义勇军手里,而且合作的对象、经营的方式以及采取的手段都必须细细加以斟酌,旅大特区的发展决不能受制于人。
周天宇不急不缓地走在通往南金书院的路上,任由那纤小得几乎看不出来的雨丝飘落在自己身上。而他的后面除了自己的弟子陈五阳外,还有一个身材矮小、文质彬彬的中年人与之并肩而行。这个中年人叫方伯梁,广东开平人,曾经是第二批留美幼童的成员。他1873年6月由黄胜率领赴美,1881年8月被迫与其他93名留美幼童一起辍学回国。回国后,他先是被送往天津电报局,然后又被派往了张家口电报局,来特区前是张家口电报局的副主任。
对于义勇军各种人才极度稀缺的现状,冯华其实一直都非常重视,从没有放松过对人才的吸收与招揽。他除了不断从各地高薪聘请一些学有专长的洋人,还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搜寻国内的人才。这次京师之行,冯华除了正事之外,还特意拜托翁同龢帮自己留意一下当初留美幼童的现实情况。他非常清楚作为第一批系统接受西方近代科技文化知识教育的先行者,留美幼童回国后受到的待遇极不公正,如果能趁现在他们尚未受到重用之机将其招揽过来,绝对会给特区今后的发展建设带来极大的好处。冯华返回辽东之际,翁同龢虽未能将留美幼童的现时资料完全收集齐,但也掌握了个**不离十。这个方伯梁就是冯华回到辽东后,第一批招揽回来的三个人之一,另两人分别是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詹天佑与开平煤矿采矿工程师邝荣光。
南金书院位于金州城南,修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它与复州的横山书院,历来是辽东半岛最富盛名的学府。不过如今,它因战乱荒废多时,暂时被义勇军当作了接待来访客人的驿馆。周天宇他们此行就是要继续与住在南金书院东跨院中的美国驻华海军武官柔克义与美国独立传教士李佳白进行合作洽谈的事宜。
柔克义不但是美国驻华使馆的海军武官,亦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他今次就是受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派遣,与在中国传教多年,并深受中国文化熏染的独立传教士李佳白一起前往辽东,对新成立的旅大经济特别区进行考察、了解。
进入19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取代英国跃居世界首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经济的高度发达也使得美国迫切希望摆脱传统的孤立主义,开始谋求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而能否在亚洲尤其是中国争取到大国地位,则是美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关键一环。不过,由于列强早已在中国将势力范围划分完毕,军事实力相对不够强大的美国已经很难再插足其中,因此旅大经济特别区的出现就给了美国一个极好的切入中国的机会。
本来柔克义与李佳白此行只是想先了解一下旅大特区的情况,并探探义勇军对美国的态度。然而令他们感到意外却又十分满意的是,冯华对他们的到来表现出了更多的热情和好感,在各国代表纷纷离去之后,又特意挽留他们多住了两天。
冯华极具倾向性的友善态度让柔克义和李佳白既疑惑又兴奋。大清国历来对欧美列强抱有极强的戒备心,绝大部分的中国人也对洋人怀有强烈的敌意,就算冯华他们是从西洋回来的,按说也没必要独独对美国表现出如此的热情。不过无论怎样,美国都不介意与这样一个强势人物保持良好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淬中华 最新章节第三十八章 艰难的起步 下,网址:https://www.75ge.com/248513/96.html